漏瓢式粉條機如何維護保養
更新時間:2025-08-25 點擊次數:111次
漏瓢式粉條機是傳統粉條生產中的關鍵設備,其維護保養直接影響粉條的成型質量、生產效率及設備壽命。維護需從日常清潔、關鍵部件保養、故障預防、安全操作四大方面系統進行,以下是具體實施要點:一、日常清潔:防止淀粉殘留與細菌滋生
- 即時清潔(每批次生產后)
- 漏瓢(成型模具)清洗:
- 用40-50℃溫水(避免高溫導致淀粉糊化粘附)沖洗漏瓢內壁,去除殘留淀粉糊;
- 用軟毛刷(如豬鬃刷)清理漏孔(直徑通常1-3mm),防止堵塞(若漏孔堵塞,粉條會斷條或粗細不均);
- 浸泡消毒:將漏瓢浸泡在0.1%次氯酸鈉溶液中10分鐘,殺滅大腸桿菌等微生物(淀粉殘留易滋生霉菌,如黃曲霉毒素)。
- 煮鍋(熟化槽)清理:
- 排空煮鍋內的熱水(溫度≥95℃),用高壓水槍(壓力≤0.3MPa)沖洗內壁,去除粘附的粉條碎屑;
- 檢查加熱管表面是否有水垢(如碳酸鈣沉積),若厚度>1mm需用檸檬酸溶液(濃度10%)循環清洗2小時。
- 深度清潔(每日生產結束后)
- 傳動系統清理:
- 用壓縮空氣(壓力0.5-0.7MPa)吹掃電機、減速機表面的淀粉粉塵(粉塵濃度需控制在爆炸下限的25%以下);
- 檢查傳動帶(如V帶)是否沾有油污,若有需用無紡布蘸取異丙醇擦拭(避免使用汽油,易引發火災)。
- 輸送鏈板保養:
- 拆卸鏈板(需2人配合,防止變形),用熱水(60℃)浸泡10分鐘后刷洗,去除油污和淀粉;
- 晾干后涂抹食品級潤滑脂(如NLGI 0號),減少運行摩擦(鏈板卡滯會導致粉條斷裂)。
二、關鍵部件保養:延長設備壽命
- 漏瓢維護
- 材質檢查:
- 傳統銅制漏瓢需每季度檢查表面氧化層(銅綠會污染粉條),若出現需用砂紙(目數≥800)打磨后涂覆食品級防銹油;
- 不銹鋼漏瓢需檢查焊縫處是否有裂紋(淀粉腐蝕可能導致應力開裂),若有需焊接修復(焊材需符合GB/T 983標準)。
- 漏孔校準:
- 每半年用激光測孔儀檢測漏孔直徑,誤差應≤±0.1mm(漏孔偏差會導致粉條粗細不均);
- 若漏孔磨損擴大,需更換漏瓢(成本約200-500元/個,取決于材質和規格)。
- 煮鍋加熱系統保養
- 加熱管檢查:
- 每月用兆歐表檢測加熱管絕緣電阻(額定電壓220V時,絕緣電阻應≥1MΩ),若低于標準需更換(加熱管功率通常3-6kW,壽命約2000小時);
- 檢查加熱管接線端子是否松動(松動會導致接觸電阻增大,引發火災),需用扭矩扳手緊固(扭矩值參考設備說明書,如M6螺栓需8-10N·m)。
- 溫控儀校準:
- 每季度用標準溫度計(如鉑電阻溫度計,精度±0.1℃)校準溫控儀,誤差應≤±1℃(溫度偏差會導致粉條熟化不足或過度,影響口感);
- 若校準超差,需調整溫控儀PID參數(如P=50、I=300、D=100,具體參數需根據設備型號試驗確定)。
- 傳動部件潤滑
- 減速機保養:
- 每500小時更換潤滑油(更換前需排空舊油并清洗油池(用柴油沖洗后晾干);
- 檢查油位(需在油標上下限之間),若油位過低需補充(油量不足會導致齒輪磨損加劇)。
- 軸承潤滑:
- 攪拌軸軸承每200小時加注鋰基潤滑脂(如NLGI 2號),加注量需控制在軸承腔的1/3-1/2(過量會導致潤滑脂溢出,污染粉條);
- 輸送鏈板軸承每月用油槍加注潤滑油(如32#機械油),加注后運行10分鐘使油分布均勻。
三、故障預防:降低停機風險
-
常見故障及預防措施
故障現象 | 可能原因 | 預防措施 |
漏瓢滴漿 | 淀粉糊粘度不足、漏孔堵塞 | 調整淀粉糊配方(增加凝膠劑如魔芋粉0.5%)、定期清理漏孔(每2小時用針疏通一次) |
粉條斷條 | 煮鍋溫度過低、輸送鏈板速度過快 | 控制煮鍋溫度95-98℃、調整鏈板速度(與漏瓢出料速度匹配,誤差≤5%) |
加熱管燒毀 | 干燒、電壓波動 | 安裝水位傳感器(防止無水加熱)、配備穩壓器(電壓波動≤±5%) |
設備振動異常 | 傳動帶松弛、地基松動 | 每月檢查傳動帶張力(用張力計測量,允許偏差±5%)、緊固地基螺栓(扭矩需達設備說明書要求值) |
-
預防性維護計劃
- 月度維護:檢查傳動帶磨損情況(若出現裂紋或伸長率>5%需更換)、清理電機散熱風扇灰塵;
- 季度維護:更換減速機呼吸器濾芯(防止水分進入)、檢查電氣線路絕緣電阻(≥1MΩ);
- 年度維護:大修設備(拆解清洗所有部件、更換易損件如密封圈、軸承)、對漏瓢進行超聲波清洗(去除微小淀粉殘留)。
四、安全操作:避免人身傷害與設備損壞
- 操作前檢查
- 防護裝置:
- 檢查漏瓢防護罩是否完好(防止高溫淀粉糊飛濺傷人)、煮鍋蓋鎖緊裝置是否靈敏(避免運行時蓋子意外開啟);
- 確認緊急停機按鈕(E-Stop)可正常觸發(按下后設備應在3秒內停止)。
- 電氣安全:
- 檢查電源線是否破損(若表皮開裂需更換)、接地線是否可靠連接(接地電阻≤4Ω);
- 配電箱需安裝漏電保護器(動作電流≤30mA,動作時間≤0.1s),每月測試一次靈敏度。
- 操作中注意事項
- 禁止事項:
- 嚴禁用手直接清理漏瓢(高溫淀粉糊會導致燙傷,需用專用工具如木鏟);
- 嚴禁在設備運行時打開煮鍋蓋或觸摸加熱管(表面溫度可達150℃以上)。
- 溫度監控:
- 煮鍋溫度需實時顯示(如數字溫度計),若溫度異常(>100℃或<90℃)需立即停機檢查;
- 淀粉糊溫度需控制在60-70℃(過低會導致漏瓢滴漿,過高會加速淀粉老化)。
- 操作后處理
- 斷電操作:
- 關閉設備電源后,需等待10分鐘使加熱管冷卻(避免余熱引發火災);
- 懸掛“禁止合閘”警示牌(防止他人誤操作)。
- 工具歸位:
- 將清潔工具(如刷子、木鏟)存放在指定位置,避免遺落在設備內導致下次啟動故障。